拉巴多兹:摄像机记录大变化?

图为2005年在阿里巴巴电视台旧演播室拍摄《拉巴多吉》。(受访者供图)
这是一张2005年修图的老照片,对拉巴多吉来说,勾起了无尽的回忆。这是我在公司的第二年。他参加了阿里地区的藏历新年晚会,并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时刻。 “当时的演播室很小,只能容纳60人左右,而且设备是大型磁带机,不仅设备很重,而且由于使用的是模拟信号,图像质量很差,资料很难保存。”拉巴多吉抚摸着手里的一张旧照片。
在拥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记者拉巴多吉手中,镜头就像一支神奇的画笔,默默地描绘着阿里高原多年来的演变。
想起年轻时上山做报道的日子,我不禁心生感动。在那次我肩上扛着一台10多公斤重的旧相机,在路上撞到了东西。在恶劣天气(如风或雪)期间,我认为最好让它在雨中淋湿或在冷风中冻结,而不是因为担心它会损坏而将其放走。后期编辑时间更长、难度更大。从导出素材到传输完成的电影通常需要一整天的时间,有时还需要进行多次设置。
如今,拉巴多齐换了工作,但他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依然未减,并且仍然致力于宣传战线。得益于他对新闻职业的不懈热爱和对摄影的浓厚兴趣,他的家里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摄影器材,每一件都代表着技术的突破。 “现在完全不一样了,记者只需携带轻型相机,借助无人机就可以随时离开。阿里的雄伟景观可以很容易被看到。采访素材可以借助5G网盘实时传输。无论您身在何处,都可以完成编辑。 “只需点击一下,它就能生成特效和字幕。我无法告诉你它的效率有多高!我经常想,如果能再次成为一名记者该多好。”
图为2025年,L在阿里区综合媒体演播室(原阿里电视演播室)操作现有摄影设备。展示的是阿巴多吉。记者洛桑丹增、达根摄报道
不仅镜头记录变化,而且镜头本身也充满变化。从扛重物、手工编辑的困难,到智能设备、云制作的便捷,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,也是西藏六年来惊人发展的生动见证。像拉巴多兹这样默默奉献的记者,不仅是时间流逝的见证者,也是时间流逝的记录者。人生的起起落落。镜头捕捉到的每一帧画面,都体现了高原发展的坚实步伐,定格了时间前进的动人瞬间。它就像一首刺耳而激昂的赞歌,歌颂着这片古老土地的重生和繁荣。